
曹玮间谍战:一场巧妙的计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争和英勇的将领。其中,北宋时期的名将曹玮在边境作战时,曾用过一个奇特的间谍战。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曹玮的智谋,还为北宋的边境安全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这个故事,揭示其中的秘密。 在北宋时期,辽国与北宋之间的关系时常紧张。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北宋派出了许多英勇的将领在边境进行防御。曹玮是其中的一员,他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然而,在战争中,单凭武力并不能确保胜利。因此,曹玮开始寻求一种更为巧妙的方法来瓦解敌人的士气和信任。
2023-11-16
从入党誓词的历史演变,看“保守党的秘密”的重要地位
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翻开党的历史长卷,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鲜红党旗,右手握拳,许下铮铮誓言。入党誓词经历数次变更,“保守党的秘密”始终是入党誓词的重要内容。 建党初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党在创立和成长初期面临着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入党誓词为捍卫党组织、保卫红色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7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酃(líng)县水口村叶家祠堂主持了六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他带着他们宣读入党誓词:“牺牲个人,
2023-11-15
红色往事:1920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党刊秘密编发,高举“共产党”大旗
说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刊物,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新青年》杂志。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新青年》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锋,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段时期,共产主义者还秘密创设了另一本内部刊物,为党的早期组织交流信息提供了重要平台,这就是《共产党》月刊。 《共产党》月刊 建党之需《新青年》之后,再创设《共产党》月刊,有其历史原因。当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编辑部思想分歧也越来越大。陈独秀等转向了共产主义,胡适等则坚持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立场不变,编辑部不可避免地分裂了。1920年七八月间,在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
2023-11-15
清朝的密折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保密之道
清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其保密制度相当严格。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雍正时期建立了一项重要的制度——密折制度。这一制度成为皇帝与臣子之间秘密通信的重要方式,只有皇帝和臣子才知道其中的内容。 密折是一种特殊的文书形式,主要用于呈报关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机密事项。这些事项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只有得到皇帝的信任和授权,臣子才能向皇帝呈报密折。这种严格的限制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了机密泄露给不相关的人员。
2023-11-15
明朝锦衣卫:守护国家安全的神秘密探
在明朝时期,皇帝的特务机关锦衣卫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一支高度机密的组织,锦衣卫的职责涵盖了情报收集、密报传递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国家安全和稳定。 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各地的动态,并迅速采取行动,锦衣卫在全国范围内秘密布下了庞大的密探网络。这些密探们潜伏于社会各个角落,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着各种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动向。
2023-11-15
商鞅保密立木:巧妙推行新政的契机
在战国时期,政治家和改革家商鞅为了推行自己的新政,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巨大阻力。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商鞅在奉国首都咸阳城的南门口竖了一根木头,旁边贴了一张告示:“将此木扛到北门者,赏金十两。”许多人围观,但无人敢去扛这根木头。商鞅深知老百姓对新政还心存疑虑,于是他提高了赏金,宣布:“将此木扛到北门者,赏金五十两!”终于,有一个人鼓起勇气,把木头打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了承诺,并借此机会宣布新政的实施。
2023-11-15
汉成帝时期的名臣孔光:一生忠诚,一世谨慎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汉成帝时期的名臣孔光,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 孔光,自幼秉承家风,饱读诗书,年未二十,即步入仕途。他的才智和学识,使他在短短几年内就熟悉了前代政事及汉代法规,备受皇帝的信任。汉成帝即位后,孔光因其卓越的才能,被任命为尚书,这是西汉时期在宫中主管文书的官员。 尚书是朝廷的重要职务,负责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光接任尚书后,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023-11-15
闽东“九家保事件”:一段历史的回响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件。这些事件或许在当时并未引起轰动,但它们却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将带您了解闽东“九家保事件”,这是一段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真实故事。 闽东,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地处福州、宁德、温州三市交界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然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却曾经发生过一段令人揪心的历史事件——“九家保事件”。
2023-11-15
苏轼:北宋时期的文人官员与保密故事
苏轼,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词歌赋流传千古。然而,除了文学成就之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官员。在10多个地方任职期间,他政绩斐然,尤其是在杭州主持修筑的“苏堤”,至今仍在发挥作用。鲜为人知的是,苏轼还留下了一些保密故事。 在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压力。然而,当时北宋缺乏有效的国家保密机制,大量情报、物资、图书资料流向外国,对内政外交甚至军事行动造成威胁。苏轼在杭州任职和担任礼部尚书时,通过一系列保密手段,有效减少了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2023-11-15
历经百年沧桑,全国只剩11本,这本书曾让周总理牵挂多年!
当年《共产党宣言》首译本仅印了1000册,存世极少,迄今国内有幸保留下了11本,分别被收藏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温州市图书馆、上虞档案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山东东营市博物馆。 1932年8月,广饶的邻县博兴暴动失败,广饶的党组织也遭受严重损失,许多共产党员被捕、被杀。刘考文感到自己有可能被捕,就把《共产党宣言》交给了忠厚老实、不引人注意的老党员刘世厚保存,并郑重地告诉他:“这本书务必保存好,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啊!”不久,刘考文被捕入狱,全家被抄,刘良才也因叛徒告密牺牲在潍县白浪河边。 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
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