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刊物,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新青年》杂志。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新青年》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锋,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段时期,共产主义者还秘密创设了另一本内部刊物,为党的早期组织交流信息提供了重要平台,这就是《共产党》月刊。

截屏2021-01-26 上午11.12.32.png

《共产党》月刊

建党之需

《新青年》之后,再创设《共产党》月刊,有其历史原因。当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编辑部思想分歧也越来越大。陈独秀等转向了共产主义,胡适等则坚持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立场不变,编辑部不可避免地分裂了。1920年七八月间,在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俞秀松等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被称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以下简称“中共上海发起组”)。为了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中共上海发起组决定将《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改组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公开宣传刊物 。

截屏2021-01-26 上午11.12.39.png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地址: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




但同时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中共上海发起组面前,那就是急需一份内部理论刊物围绕“为什么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党的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发声,使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早期党组织能从思想上、组织上统一起来,增强凝聚力,从而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月刊于是应运而生。

思想阵地


1920年11月7日,在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共产党 》月刊在上海正式出版。该刊根据建党工作的需要,用大量篇幅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思想和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其中包括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学说,如译载有关列宁在俄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等重要著作。


不仅如此,《共产党》月刊还着重批判无政府主义,并发表了一些文章,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国情,尤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联系,据此正确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中国农村的阶级划分及党在农村中的工作重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基础。


秘密出版发行


从1920年11月创刊到1921年7月停刊,《共产党》月刊共出版了6期,由李达任主编,中共上海发起组的许多成员均是该刊的撰稿人。当时上海处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租界当局的统治之下,编撰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该刊的出版采秘密方式,不注明编辑、印刷、发行的地点,作者也都用化名:“江春”“胡炎”是李达;“P生”即茅盾、沈雁冰(由他的笔名“丙生”所衍生);“汉”是李汉俊;“CT”则是施存统。


而即使是在《新青年》广告中关于《共产党》月刊的销售地址,也托之以“广州双门底共和书局”“广州昌兴新街人民出版社”“广州双门底蒙学书局”等伪装,事实上《共产党》月刊真正的编辑部先是设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后来又迁到了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也即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早期共产主义者就是这样以假地址、笔名来混淆反动势力的视线。


截屏2021-01-26 上午11.12.46.png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共产党》月刊后期编辑部地址


不仅出版是秘密进行的,《共产党》月刊的发行也是以各种方式秘密分发到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其中, 随《新青年》赠送是月刊发行的主要方式; 通过寄送将月刊分发至远离上海的地方也较常见,毛泽东就曾在长沙向进步学生秘密散发《共产党》月刊。尽管不是公开发行, 该刊的最高发行量仍达到过5000份左右,在早期共产主义者中间产生了很大影响力。蔡和森曾指出: “党的出版物,除《新青年》外还有《共产党》,销数很广,宣传亦很有力量。”而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就明确写道:“《共产党》……颇不愧为‘旗帜鲜明’四字。”


一度停顿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共产党》月刊共有6期,其出版的日期分别为1920年11月7日、12月7日,1921年4月7日、5月7日、6月7日、7月7日。可以看到,在第二期之后月刊出现过一次停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法租界巡捕房的干扰。《共产党》月刊第3期第2页,原为《告中国农民书》的篇首,但在出版时这一页却是空白,仅印了12个大号铅字:“此面被上海法捕房没收去了!”从正面说明月刊在第3期出版印刷时,受到法租界巡捕房的干扰,也反映出当时中共上海发起组与反动派势力的斗争情况。


随后,《共产党》月刊与《新青年》一起转战赤色影响浓烈的广州。1921年,张太雷在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做的一份报告中说:“我们还出版中文杂志《共产党》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由于最近一个时期,中国北洋军阀的警察开始查禁这份杂志,为了保守秘密,我们将该杂志不断地从一个城市迁到另一个城市出版。”由此可见,为了严格保密,《共产党》月刊还曾转移到其他地方,最终来到了宣传环境较宽松的广州。


名留史册

《共产党》月刊出版6期最终停刊的原因在马林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被道出:《共产党》月刊与《新青年》的内容大致相同,很多都是翻译作品。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想代之以一份全新的政治性周报指导革命。根据这一设想,《向导周报》不久由中央出版,《共产党》月刊至此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截屏2021-01-26 上午11.12.58.png



《共产党》月刊(1~6期),国家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纵观《共产党》月刊的创设历程,虽然存续时间较短,但它作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份党刊,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它用激昂的文字首先竖起了“共产党”的大旗,为正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使他们对共产党的纲领、性质、特点、组织原则、组织机构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大家对共产党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莫秋婵:《〈共产党〉月刊的创办历程与特点探析》,福建党史月刊,2016年12期

【2】舒畅:《〈共产党〉月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06期

【3】张闯 :《李达与〈共产党〉月刊六“短言”》,学术研究,2015年05期

【4】李伏清、 王向清:《论〈共产党〉月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10期

【5】李军林、 刘英:《〈共产党〉月刊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初步确立》,湖湘论坛,2014年01期

来源:“保密观”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