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时期的名臣孔光:一生忠诚,一世谨慎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汉成帝时期的名臣孔光,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 孔光,自幼秉承家风,饱读诗书,年未二十,即步入仕途。他的才智和学识,使他在短短几年内就熟悉了前代政事及汉代法规,备受皇帝的信任。汉成帝即位后,孔光因其卓越的才能,被任命为尚书,这是西汉时期在宫中主管文书的官员。 尚书是朝廷的重要职务,负责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光接任尚书后,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023-11-15闽东“九家保事件”:一段历史的回响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件。这些事件或许在当时并未引起轰动,但它们却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将带您了解闽东“九家保事件”,这是一段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真实故事。 闽东,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地处福州、宁德、温州三市交界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然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却曾经发生过一段令人揪心的历史事件——“九家保事件”。
2023-11-15苏轼:北宋时期的文人官员与保密故事
苏轼,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词歌赋流传千古。然而,除了文学成就之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官员。在10多个地方任职期间,他政绩斐然,尤其是在杭州主持修筑的“苏堤”,至今仍在发挥作用。鲜为人知的是,苏轼还留下了一些保密故事。 在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压力。然而,当时北宋缺乏有效的国家保密机制,大量情报、物资、图书资料流向外国,对内政外交甚至军事行动造成威胁。苏轼在杭州任职和担任礼部尚书时,通过一系列保密手段,有效减少了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2023-11-15历经百年沧桑,全国只剩11本,这本书曾让周总理牵挂多年!
当年《共产党宣言》首译本仅印了1000册,存世极少,迄今国内有幸保留下了11本,分别被收藏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温州市图书馆、上虞档案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山东东营市博物馆。 1932年8月,广饶的邻县博兴暴动失败,广饶的党组织也遭受严重损失,许多共产党员被捕、被杀。刘考文感到自己有可能被捕,就把《共产党宣言》交给了忠厚老实、不引人注意的老党员刘世厚保存,并郑重地告诉他:“这本书务必保存好,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啊!”不久,刘考文被捕入狱,全家被抄,刘良才也因叛徒告密牺牲在潍县白浪河边。 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
2023-11-14“八一”南昌起义缘何六年后才被定为建军节?
“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队伍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 八一” 建军节的确定但是,在中国革命的最初年代,由于军事斗争残酷复杂,革命先辈们对这一光辉时日还来不及提到纪念日程。 直到1933年,中央根据地进入巩固阶段,党中央迁入苏区,红军得到很大发展,成立了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同时组成了东方军。再加上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共有900多万人死于战火之中,共产国际决定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国际反战争斗争日” 。 这样,苏维埃中央政府就把纪念国际“
2023-11-14古代中国的情报制作及其保密手段
在中国古代,情报制作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能够通过特定的声音、动作甚至是绳结来记录和传递信息,这些都是情报的早期雏形。 在商末周初,人们开始使用“隐语”这种保密手段来传递情报。所谓的“隐语”,就是以某种约定的暗号或者其他替代语来传递情报内容。在兵书《六韬》中,记载了“阴符”与“阴报”的用法。早期的阴符由竹板制成,后来也用木片、铜片代替。阴符由君主和前方将领秘密约定不同长度的符节分别代表何种情报,并任命专人负责传递。由于阴符本身无文字或符号,即使送符者遭俘虏,情报本身仍然是安全的。
2023-11-14古代情报传递方式:智慧与技巧的结合
在影视剧中,特工们通过巧妙的手段将机密情报传递回去,让观众拍案叫绝。然而,古代的情报传递方式却让人惊叹不已,甚至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这些手段至今仍然在使用,一点也未过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情报传递方式的几种常见方法。 粘土封是古代情报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秦汉时期,人们使用竹简或木板作为文字载体,而在接口处敷以特制的胶泥,再盖上呈报人或部门的印章。这种手段主要用于政府公文信件等保密级别不高的文件。 随着纸张和绵帛的普及,三国后期开始流行棉纸封。这种封缄方式主要用于平常信件的保密,即在信封上下封口之处加贴棉纸盖章封口。后来,这种方式也泛指纸质信封。 火漆封是一种既美观又有效的保密方式。
2023-11-14治军之要 重在保密
《尉缭子》是一本兵学著作,更多关注的是军事行动的安全保密。作者提出“游说间谍无自入”,体现了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并以此作为目标和追求:即令敌方的间谍无法开展工作,无法潜伏。 《尉缭子》还提出,隐藏好己方的作战力量与作战意图,也可以实现掩盖弱点的目的,只有做到“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才能“知彼弱者,强之体也”,从而避免对手以实击虚,给己方带来灾难性打击。 在作者看来,军队上下始终要做到谨言慎行,一定不能从自己口中泄密。这与《周易·系辞》中“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目的都是防止间谍“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从而造成泄密。
2023-11-14中国古代情报制作中的保密手段:从隐语到泥封技术
在商末周初,中国古代的情报制作中使用的保密手段可以追溯到“隐语”,即以某种约定的暗号或者其他替代语传递的情报内容。在兵书《六韬》中记载了“阴符”与“阴书”的用法。早期的阴符由竹板制成,后也用木片、铜片代替。阴符由君主和前方将领秘密约定不同长度的符节分别代表何种情报,并任命专人负责传递。由于阴符本身无文字或符号,即使送符者遭俘虏,情报本身仍然是安全的。虽然阴符操作简单、保密性高,但它传递内容有限,只适用于小型重要情报的传递,难以胜任复杂军事情况下的秘密通信。
2023-11-14我国古代保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保密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夏朝开始,公文的保密就受到了重视。夏朝的史官们开始对公文进行收藏和保管,非常注重公文的保密性。商朝则更加重视文书档案的收藏与管理,设立了守藏史一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公文保密制度的雏形。 周朝继承了商朝的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同时,周朝还派遣了“守藏史”来专门负责守护这些文书。为了确保公文的保密性和辨别真伪,周朝创立了公文的封泥和用印制度。西周时期,还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为“金藤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重要、最机密的档案。这也成为以后历代重要机密档案的收藏之所。 到了春秋时
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