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保密观微信公众号  熊剑平   方捷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的一生不仅指挥战阵无数,对军事情报和军事信息保密也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



关注重要岗位和关键人员的保密
 
作为刘备的重要心腹,诸葛亮在刘备的很多政治、军事决策中都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他十分清楚心腹幕僚的重要性,并将情报侦察人员视作与心腹幕僚同等地位。


图片

                          《三国演义》剧照


诸葛亮在《将苑·腹心》中指出:“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三者分工不同,“腹心”负责出谋划策,“耳目”从事情报工作,“爪牙”则是推进具体工作的重要羽翼,三位一体,方能成就大事。

除了对情报工作的重视,诸葛亮还高度强调保密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沉审谨密者为耳目”,意思是在选拔情报人员时,首先要从性格、德行上考察其是否能够做到谨慎和保密。他在《将苑·军蠹》中探讨了9种可能导致作战失败的情形,“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第一种情形就是情报人员侦察工作不周密、不细致,必然会招致失败。

诸葛亮强调,注重保密是将帅的基本素质和职责之一。在《便宜十六策·治军》篇中,他指出:“故胜者全威,谋之于身,知地形势,不可预言。”大意是说善于打胜仗的将帅,都能够独立筹谋、了解地理形势,并且在作战行动前不让士卒知晓其意图。由此可以看出,懂保密、会保密的将帅是颇得诸葛亮重视和赏识的。

重视战争谋划中的保密


三国演义剧照
诸葛亮在《将苑·将强》中强调,将帅在谋划阶段一定要高度重视情报保密工作。诸葛亮论述将帅应该极力避免的“八恶”,其中“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两条与情报保密直接相关。在他看来,优秀的将领不仅要关注到利害得失,还要考虑到将发未发的情况,确保思虑周全,否则就有失败的可能。


对于战争谋划过程中的保密,《便宜十六策·治军》指出:“夫计谋欲密,攻敌欲疾,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此用兵之势也。”也就是说,主帅在计算和谋划时,务必要同步筹谋保密工作,一旦战争发起则需做到快刀斩乱麻,不给对方反应和抵抗的机会。这一理念在《将苑·将善》中也有着非常相似的表达:“将有五善四欲……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这里的“谋欲密”既是战争谋划的关键,也是取胜对手的基础。
 



重视战争进程中的保密
 
相比战争谋划阶段的保密,战争过程中的保密难度更大。在诸葛亮看来,战争发起之后,需全体将士严格执行战术纪律,将保密工作奉为头等重要的大事。在《将苑·战道》中,诸葛亮设计了多种作战场景,其中包括丛林作战、谷战之道、水战之道、夜战之道等。他特别指出夜战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做到保密,即所谓“夜战之道,利在机密”。特别是在古代,军事科技水平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夜战相对容易做好保密,更容易达到出其不意的攻击效果。

诸葛亮不仅强调战争中保密和执行战术纪律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如何做好军事行动保密的方法有所揭示。比如《将苑·战道》中有“昼广旌旗,夜多金鼓”的说法,意思是说我军可通过白天多设置旗帜、晚上多使用金鼓的方式,欺骗对方情报侦察人员,实现“以乱其耳目”的目标,从而更好地隐藏己方的战术意图。

本期编辑:王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