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密教育实训平台的作用与技术变革
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保密教育平台以及类似的保密学院或保密演示平台。旨在提高相关人员的保密意识与技术知识,增强守护国家秘密的使命感。保密网的专家团队20年来曾参与过多个相关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经过了技术革新的洗礼与验证。
2023-07-28
【保密提醒】副部级干部泄露国家秘密获刑13年……领导干部要心中有“底”
2025年4月16日,自然资源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一审宣判。钟自然违反保密法规定,利用担任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将机密级文件交予不应知悉者阅看并保管。经法院审理,钟自然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对钟自然受贿犯罪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起涉及党员干部泄露国家秘密的案件被公开通报。有的纪律规矩意识淡薄,私自留存涉密文件、擅自扩大国家秘密知悉范围;有的无视纪律要求,违规打探、窃
2025-04-28
17万次攻击!美国为何疯狂“狙击”哈尔滨亚冬会?
今年年初,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书写了亚洲冰雪运动新辉煌。 然而,上周发布的一则新闻却让我们惊悉,在亚冬会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激烈“暗战”。 恶行曝光 国际重要赛事,遭受网络黑客攻击 上周四(4月3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赛事信息系统及黑龙江省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境外网络攻击情况监测分析报告。报告表示,亚冬会赛事期间,各赛事信息系统、黑龙江省域范围内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到来自境外的大量网络攻击。攻击源大部分来自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 透过相关数据,可以观察到本次网络攻击的三个重要
2025-04-07
反间防谍,针对谁?Counterespionage Efforts: Targeting Whom?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202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公布施行,为新形势下防范打击各种间谍活动、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法律武器,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法治基石。以立法形式维护国家安全,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反间谍法》修订实施近2年来,受到境内境外广泛关注和普遍支持,但也受到了别有用心的人刻意误读和污蔑抹黑,有必要进一步释疑增信、以正视听。 On July 1, 2023, the newly revised Counterespionag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p
2025-04-03
【以案释法】警惕!这些身边的泄密案例,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敲响警钟
新闻来源:保密观 国有企业不仅会产生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国家秘密,还会产生大量商业秘密。而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下属单位层级多、分布广,人员多、结构复杂,在上级文件传达落实、涉密人员管理、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和涉密项目保密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风险隐患,失泄密事件多发。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保密工作,了解常见的窃密手段、泄密途径、失密渠道,掌握必备的保密防范技能,确保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绝对安全。 典型案例案例一 违规透露涉密经济数据 伍某在某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工作期间,违反保密规定,将其在价格监测分析专家咨询会上知悉的、尚未对外发布的涉密统计数据25项,向证券行业从业人员魏某、刘某等15人故意
2025-04-01
隐私与安全并重——《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今日起施行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如今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在十字路口的监控摄像头,还是地铁车厢内的实时画面,它们的存在确实为城市运行增添了安全感,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技术的进步从来不是单向度的,它带来的便利背后,也隐藏着公众对隐私泄露的担忧。 面对这些焦虑,新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明确给出了回应。条例清晰规定了禁止设置摄像头的区域,例如旅馆房间、卫生间、更衣室等关乎个体私密空间的场所,划出了一道不能逾越的界限。这一规定,不仅是法律上的细致补位,更是对公民隐私权的有力保障。 条例还设置了严格的惩罚机制。单位若违规安装监控设备,最高可被罚款十万元,个人也可能面临
2025-04-01
企业保密审查: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在信息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而企业的保密防线则是其竞争的生命线。一块硬盘、一份电子文件一旦流入外部,不仅可能引发“泄密事件”,甚至有可能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徐某的案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轻松地将秘密级文件从原单位的工作系统转移到个人电脑,并带入新单位继续使用。不幸的是,新单位在其转岗过程中未能识别出这一违规行为,导致了“多点反复泄密”的风险。 这表明,企业的保密管理不仅仅依赖于日常监督,更需要定期进行“系统体检”——即保密审查。有效的保密审查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审查对象明确: 重点审查涉密岗位、涉密项目及核心资料流转等关键环节,确保无遗漏。对于每一个涉密环节,都需要有详细的记
2025-03-25
美记者:这也是我能看的??
美媒记者被拉入白宫作战群聊提前知晓空袭胡塞? 特朗普:我不知道 民主党:震惊! 美国《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24日表示,美国国家安全高层官员把他拉入了一个关于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军事打击的群聊,他在美军行动两小时前得知了这一空袭计划。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在白宫被媒体问及这一事件时称,他对此毫不知情。 3月20日,在也门首都萨那,人们聚集在遭美军空袭的建筑附近。新华社发(穆罕默德·穆罕默德 摄) 戈德堡:从怀疑到确信 戈德堡在《大西洋》月刊24日发表的文章中详细叙述了事件经过:3月11日,他在“信号”(Signal)信息应用软件收到一个名为“迈克尔·华尔兹”的用户发来的连接请求。迈
2025-03-25
个人隐私保护:与保密专家携手共筑信息安全防线
隐私,这个曾经似乎遥远的概念,如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尤其在网络时代,个人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条搜索记录,甚至每一个社交互动,都可能被悄无声息地记录和利用。想象一下,你的个人信息——从身份信息到住址,从社交关系到个人喜好,乃至日常行踪,都可能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他人获取并滥用。这种潜在的风险不仅威胁着我们的私人空间,还可能导致骚扰、诈骗等更为严重的后果。正如网络博主绾绾在遭遇“开盒”后发现,她的个人信息是在境外网站聊天群中被泄露的。警方调查发现,“竟然有2000多名网络博主的隐私信息,通过这个境外网络聊天群,被多次转发和推送。”据嫌疑人王某供述,境外网站里汇集的公民身份信息
2025-03-21
加强全民宣教,共筑保密防线——从在线保密教育谈起
科技的迅猛发展让信息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也让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幅上升。如今,许多普通人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可能已经成为情报窃取的目标。看似普通的在线问卷、学术交流、兴趣小组,甚至是一条随意发布的社交媒体动态,都可能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收集信息的切入口。这种隐蔽而精妙的渗透手法,正不断提醒我们:保密意识不仅是政府机构或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更需要每一个公民共同守护。 线上保密教育,让保密知识触手可及。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环境,加强全民宣教,提升公众的保密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相比传统的线下培训,在线保密教育凭借其灵活性和广泛覆盖的优势,正在成为全民保密宣教的重要手段。不论身处何地,只需一部手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