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微信猎密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涉密人员泄露机密信息。根据国家保密局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报道,微信猎密者通常使用三种方法:架桥过河、布网拉拢和垂饵猎密。他们利用微信猎密,基本靠耍“三板斧”:

1.架桥过河。微信“附近的人”等功能是连接猎密者与猎物的“桥”。他们只要开启这些功能,就能主动搜寻、添加目标区域的其他用户,也可以为其他用户所搜寻、添加。在现实中,“猎密者”利用“附近的人”猎密,并不需要真正来到猎物身边,其任意下载一款具有修改手机定位功能的App,就能隐藏真实坐标,伪装到机关单位或涉密场所附近,进而对这块区域内的猎物勾搭试探。

2.布网拉拢。一旦猎物有所回应,“猎密者”就会步步紧跟、主动聊天,套取猎物的个人信息和工作经历,判断其是否“有料”、能否榨出“油水”。如果他们从猎物身上闻到了国家秘密的“肉味”,就会精心布设猎网,一步步牵着其鼻子走。就具体手法而言,“猎密者”个个是心理学大师,他们会在猎物“困难”时出谋和划策,在猎物“前进”时鼓励和表扬,在猎物“后退”时批评和激将,在猎物“徘徊”时关怀和体贴,令人防不胜防。

3.垂饵猎密。待到收网时刻,“猎密者”会以工作、研究为借口,抛出金钱、情感等诱饵,向猎物打探、索要国家秘密、情报。他们对此经验丰富,能够因人而异抛出小任务、大诱饵,诱使猎物产生“试试看”的想法。一旦猎物吞钩,他们就会张开血口、露出利齿,由易而难、层层加码,不断提高任务要求,左手示之以好处,右手握之以把柄,将猎物牢牢把控,发展为长期稳定的猎密工具。

涉密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要随意添加微信好友,不要随意开启“附近的人”功能,不要在微信中晒工作、晒岗位。同时,机关单位应该加强保密日常管理,特别是要狠抓手机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涉密人员、涉密载体的保密管理。保密工作无小事,细小之处见成败。